大部份人都知道選擇一份合適的醫療保險的重要性,它就似一把保護傘,對於確保我們在面對龐大醫療費用時不會陷入經濟困境。然而,市場上的醫療保險產品種類繁多,推廣資訊有如天上繁星。對於新手來說,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計劃可能是一個挑戰。
此外,許多人對醫療保險的功能存在誤解,導致他們在購買保險後無法理賠而感到憤怒及失望,本篇文章將配合本人在行業的多年經驗,幫助第一次購買醫療保險的您,了解醫療保險的基本知識,解釋常見的誤解,並且剖析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或無法索償醫療費用,讓您可以輕鬆找到最適合的醫療保險計劃。
1. 什麼是醫療保險?
簡單來說,醫療保險是保險的一類主要類型,是一種保險合約,保險公司承諾在投保人遭遇醫療事故或疾病時,根據合約賠償部分或全部的醫療費用。不同的醫療保險計劃涵蓋的範圍各異,有些計劃僅支付住院及手術費用,而有些則包括門診、檢查及處方藥物費用。
在一般情況下,大部份我的客戶都只會購買與住院相關的醫療保險,一來費用較為相宜,二來槓桿比例最高,所賠償金額小側幾萬,大側數百萬。
醫療保險的三大主要功能
- 減輕醫療費用負擔:透過醫療保險,您不必自行承擔所有醫療費用。保險公司將根據保單條款進行賠償。例如陳生配置醫療保險,每年繳付八千元保費,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小腿骨折,在私家醫院手術連住院費用一共是十萬。這筆醫療費用最終會由保險公司承擔。
- 保障健康風險:醫療保險讓您在發生意外或罹患疾病時,能夠得到及時的醫療,減少健康問題惡化的風險。例如陳生最近發現左眼視力下降,在公立醫院經醫生診斷後確定為『白內障』需要運用外科手術處理,公立醫院需要1年排期才能夠接受手術,若然陳生在先前巳經購買了醫療保險,可以立即轉介到私家醫院接受手術,一般等候期為一至二星期。
- 醫療選擇更靈活:許多醫療保險計劃提供私人醫院或專科醫生的選擇,讓您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。陳生被診斷患上心臟病,由於情況緊急需要立即接手術,在公立醫院只能選擇當值的醫生進入手術,病人無權選擇醫生,但若陳生有醫療保險,便可以找任何一位私人執業心臟科醫生進行手術及選擇手術類型,彈性較大。
2. 對醫療保險的誤解
許多人對醫療保險的理解存在一些誤解,這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困惑或失望。
常見誤解包括:
- 所有醫療費用都可以索償:事實上,不是所有的醫療費用都能透過醫療保險報銷。例如,某些美容手術或治療(例如:醫學美容或牙科手術)通常不包括在保險範圍內。
- 有了保險就不需要自付費:即使購買了醫療保險,您可能還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自付額或共同保險。這取決於保單的條款。例如陳生購買了每年有五百萬保障額的醫療保險,但由於想減低保險支出而選擇三萬墊底費計劃,這代表首三萬的醫療保險都需要陳生來承擔,以下的醫療費用才由保險公司承擔。
- 保費越高,保障越全面:高保費的計劃不一定代表更好的保障,關鍵在於該計劃是否符合您的需求,並提供您真正需要的保障。例如計劃的部份支付保費包括門診保障服務,住院保障服務不一定保障得比較全面。
- 保險公司會自動支付所有費用:您需要主動提交索償申請,並提供所需的醫療記錄和單據。保險公司只有在審核後才會根據合約進行賠付。某些保險計劃有”出院免找數”條款,但要指名需要預先審㧗才能接受,否則需由客戶先行支付。
3. 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或不可以索償?
購買醫療保險後,了解如何正確索償至關重要。以下是一些情況和具體例子,說明您是否能夠向保險公司索償。
可以索償的情況:
- 住院及手術費用:這是大多數醫療保險計劃的基本保障。假如您因病需要住院,並進行手術,保險公司通常會根據合約支付部分或全部的住院費用及手術費用。例如,某人在進行膝蓋手術後,保險公司可以支付手術和住院的費用。
- 專科醫生費用:許多計劃涵蓋專科醫生的費用。例如,如果您需要看心臟科專科醫生進行檢查,您可以根據保險條款向保險公司申請報銷。
不可以索償的情況:
- 美容或非必要的手術:例如,美容整形手術(如隆鼻或抽脂)通常不在醫療保險的範圍內,因為這些手術屬於非必要性醫療。
- 已存在的病症:某些保險計劃不承保投保前已經存在的病症,除非特別註明。舉例來說,若某人在投保之前已經罹患糖尿病,該病相關的治療費用可能不會被保險公司賠付。
- 預防性檢查:許多醫療保險計劃不涵蓋例行健康檢查,特別是沒有醫生建議的情況下進行的檢查。
4. 傳統醫療保險及自願醫保的分別
自願醫保(VHIS)是香港政府推出的一種醫療保險計劃,旨在增加市民對私人醫療保險的信心,並鼓勵更多人利用私人醫療服務。以下是一個簡單的對比表,顯示傳統醫療保險與自願醫保的主要差異:
項目 | 傳統醫療保險 | 自願醫保(VHIS) |
承保範圍 | 承保範圍依保險公司及計劃而異,靈活度較高 | 政府規定的最低承保範圍,有統一標準 |
已存在病症 | 通常不承保已存在的病症 | 經過病情穩定後,某些已存在的病症可獲承保 |
保費 | 保費視計劃而定,不同保險公司差異較大 | 保費透明,保險公司遵守政府設定的標準 |
索償透明度 | 不同計劃有不同的索償流程,可能較為複雜 | 索償流程透明度高,統一使用政府的指引 |
醫療選擇 | 某些計劃提供特定的醫院和診所選擇 | 自由選擇公立及私人醫院 |
5.自願醫保常見疑問:
是否所有檢查費都能夠索償到醫療保險?
其實不論是照CT Scan(電腦斷層掃描)、PET Scan(正子放射斷層掃描)還是MRI (磁共振成像)都屬於自願醫保的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的保障範圍,受保人只需有主診醫生的書面建議,不論這些檢測是在住院期間、抑或在診所或日間手術中心進行,都會獲得賠償。
不過,賠付金額就要因應不同的醫療保險內容而有不同。下文會簡述一下PET、CT和MRI有什麼分別,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以下為自願醫保計劃內的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的種類:
- 電腦斷層掃描( 「CT」掃描)
利用X光的影像學技術,再用電腦重組出影像,可用於診斷及監察癌症病情。
- 磁力共振掃描(「MRI」掃描)
透過磁場、無線電波及電腦技術,從多角度拍攝身體內部器官的組織和結構,形成磁力共振影像。
- 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(「PET」掃描),包括正子電腦斷層掃瞄 (PET–CT) 組合及 正子磁振造影 (PET–MRI) 組合 。
*可以留意一點,在自願醫保的定義下,「超聲波」及「X 光檢查」(X-Ray)並不屬於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,而是屬於「雜項開支」。
是否所有醫療保險都可索償?
如受保人投保的是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認可的「自願醫保」即可賠償。一般的自願醫保當中有一項叫「共同保險」,是需要受保人自行負擔其中30%的檢查費用,餘下的才會由保險公司賠付。
至於其他非自願醫保的醫療保險,雖然也涵蓋CT、PET和MRI,但一般會列為「雜項」。有些醫保更有附加條件情況下才會賠償,例如必須在住院期間進行檢查,或因為檢查後而確診某疾病等。如果有關檢查後並無需入院或做手術,便無法索償。
若然我有公司醫療保險,如何賠償?
每間公司所購買的醫療保險內容不一,難以下定論可以如何賠償。不過,如果受保人有買自願醫保,而其公司團體醫保同樣可以為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提供保障,即可將原先需要自付的30%共同保險轉移到公司醫保去幫你解決。
例子:李生的醫療索償個案
李先生因意外受傷去診所求醫,安排了 MRI 以及 X-Ray,檢查費分別為 HK$9,000以及 HK$3,000。醫生檢查完無需入院。
情景一:李先生買了一份自願醫保(VHIS)。
因 MRI 屬於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 ,李先生需自付30%,保險公司賠其餘70%。
所以,李先生最後可獲得 HK$6,300的賠償。
但因為 X-Ray 並不屬於自願醫保計劃內的「訂明診斷成像檢測」範圍,而李先生並沒有入院,因此未能為此作出賠償。
情景二:李先生買了一份舊式的醫保。因為最後李先生沒有入院或做手術,所以保險公司未能作出任何賠償。
總結
選擇適合的醫療保險需要對不同計劃進行深入了解,並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和需求選擇合適的保障範圍。醫療保險不僅是為了減輕醫療費用,更是一種長期的健康投資。無論是傳統醫療保險還是自願醫保,每個人都應該了解其優缺點,並與專業保險代理人進行溝通,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計劃。
如果您還沒有購買醫療保險,可找找一位值得信賴的保險代理人,根據您的需求量身訂做一個合適的醫療保險計劃,確保自己在面對醫療費用時,擁有足夠的財務保障。若然希望了解更多自願醫保的詳情,可以參考【自願醫保扣稅2022】同時做足醫療保障 文章 或聯絡年金達人團隊